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主办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国际刊号:1006-1703
国内刊号:11-3294/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923 人次
 
    本刊论文
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的痰真菌涂片培养均为阳性, 真菌菌株对氟康唑均存在敏感, 氟康唑治疗后, 临床体征、症状好转或者消失的患者占90%(18/20), 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临床中常规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并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中应对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和痰涂片检查, 结合检查结果实施个性化的治疗, 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论文关键词】 重度支气管哮喘;真菌感染;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其介导参与主要包括了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 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气促以及咳嗽等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发作于凌晨或者夜间;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会让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临床研究发现, 哮喘患者具有真菌致敏, 而哮喘的发生、程度、患者病死率存和真菌致敏存在直接关系[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科学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例, 全部患者均满足卫计委《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规定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

  (56.6±7.2)岁;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9.3±3.4)年。全部患者均存在气喘, 咳嗽11例, 发热9例, 咯拉丝样痰7例, 口腔黏膜白斑6例, 咳棕色痰3例。

  1. 2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1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3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0.4~1.0)×109/L, 2例患者的外周白细胞<0.4×109/L。15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分类>0.75;17例患者的淋巴细胞分类>0.2。②胸部CT检查:7例患者给予胸部CT检查, 显示5例患者表现为双肺斑片状或者片状阴影, 2例患者表现为团块状阴影, 1例患者胸腔存在积液。③胸部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给予胸部X线片检查, 结果显示7例患者表现为肺纹理增加, 9例患者表现为双肺斑片状或者片状阴影, 2例患者存在弥漫性解决影, 3例患者胸腔存在积液。④药敏试验和真菌涂片检查:16例患者在入院时立刻实施痰涂片、真菌培养检查, 4例患者经过初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然后实施给予痰涂片和真菌培养检查。20例患者的真菌涂片培养检查结果均为阳性, 5例患者伴细菌生长, 其中包括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肺炎克雷式菌和1例大肠埃希菌。

  1. 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论文网 包括平衡水电解质紊乱、输液以及吸氧等。5例患者采用氢化可的松治疗, 初始给药剂量为200 mg, 总剂量为400~800mg/d;15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 初始给药剂量为10 mg, 总剂量为20~40 mg/d。采用博利康尼氧气雾化, 3次/d;氨茶碱静脉滴注, 0.50~0.75 g/d。18例患者在治疗后3 d内没有明显效果, 11例患者在治疗5 d内没有明显效果;然后在结合真菌感染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 400 mg/d, 持续给药5~7 d, 在患者病情改善后, 口服氟康唑, 200 mg/d, 在患者痰菌转阴后则停用激素。另外全部患者均同时给予综合治疗, 包括补充血浆、白蛋白以及保肝营养等。针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 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抗生素治疗, 4例患者采用同步间歇呼吸机通气治疗。

  2 结果

  20例患者在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疗后, 13例患者的哮喘体征、症状完全消失, 5例患者的哮喘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另2例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对2例死亡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2例患者均为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而且年龄>60岁, 因为呼吸衰竭而发生死亡1例, 因为多脏器衰竭而发生死亡1例。

  3 讨论

  作为现阶段世界医学界公认的一个难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作为临床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非常高。

  哮喘是由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临床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 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胸闷等是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哮喘患者中有5%~10%的患者为重症哮喘, 哮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同时消耗的医疗资源量大,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3]。

  近几年,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临床医务工作者也更加深入地研究了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 对哮喘进行治疗的药物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但是现阶段依然缺乏治疗哮喘的特效方法。吸氧、吸入拟交感神经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纠正低氧血症、抗生素应用等是临床治疗哮喘的常规方法;如果哮喘患者通过临床常规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实施机械通气。本研究结果显示, 1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彻底消失, 5例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改善明显。夏长钢等[4]研究可知感染控制情况、补液量是否充足、患者是否存在酸碱失衡、是否发生类固醇抵抗、是否合并心功能障碍等会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造成直接影响。

  反复发作的哮喘会对患者的气道黏膜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造成影响, 减少或者让纤毛及其上皮细胞发生变形, 进而让气道清除能力降低, 所以容易导致真菌感染。临床中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讲, 需要长时间给予抗生素治疗, 破坏患者的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进而导致真菌感染。本研究中20例患者的真菌涂片培养检查结果均为阳性, 5例患者伴细菌生长, 其中包括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肺炎克雷式菌和1例大肠埃希菌。13例患者的哮喘体征、症状完全消失, 5例患者的哮喘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另2例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对2例死亡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2例患者均为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而且年龄>60岁, 因为呼吸衰竭而发生死亡1例, 因为多脏器衰竭而发生死亡1例。临床研究发现, 最常见的致病真菌为白色念珠菌, 是肺部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5]。

  大部分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温和, 在经过扩张、抗炎治疗后能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控制, 但是部分患者因为气流阻塞和气道炎症加剧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加重哮喘病情的环境因素复杂多样, 真菌感染则是其中最容易触发的一个。哮喘患者的气道清除能力较弱, 而且激素治疗时间较长, 免疫抵抗力降低, 所以真菌感染几率很大。真菌感染是哮喘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同时也是重症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中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 针对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讲, 如果患者在经过广谱抗生素或者大剂量激素治疗后临床效果不理想, 则应怀疑患者发生了真菌感染, 临床中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进而来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临床中在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应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来进行, 然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获得, 因此临床实际治疗中应及时采用经验治疗, 即抗真菌治疗, 治疗同时应对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 之后再结合检查结果来选择科学的药物治疗。

  总之, 临床中常规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并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中应对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和痰涂片检查, 结合检查结果实施个性化的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永青。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 21(3Z):111.

  [2] 蒙建凤。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真菌感染患者32例临床分析。内科, 2014, 9(2):189-190.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